2017中国国际印刷周纸上创意艺术展今日在沪开幕

印刷艺术

印刷艺术 2017中国(上海)国际印刷周纸上创意艺术展今日在沪开幕。本届展览以“无间创意”为主题,集中展示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创意设计、创意纸制品设计三个类别的创意作品,打破以往模式,把“纸上”和“纸质”作品在形式上一分为二,其一强调纸质的不同运用,其二品评纸上作品的不同感受。

展览还另设有创意纸制品、中外立体书、中外藏书票、裸眼3D、海派包装设计、铜字模印制等展示及互动活动专区,展现最新技术与印刷业融合的最新成果,促进印刷业从传统加工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展示装帧设计的原创作品和包装创意产品,推进印刷企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融和。

纸质艺术

有的“纸质”艺术家带来了纸塑艺术,深刻体现出他们在“纸质”方面的独特创意。大量的书籍或纸的镂空、折叠、粘合以及图文篡改;转换到的纸上“纺织物”的各种综合材质;把纸打成浆做成“纸”的立体式纸塑空间。他们的作品积极而充满活力,通常注重与观众的互动性。将本身看似抽象概念迁入到一种三维的创作方式之中,同样让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收获。

还有的“纸质”艺术家更加强调一种“纸”的转换与观念,注重异质空间理念以及“纸”的装置形态。从对报纸和杂志编织后物质化的图文篡改,到对纸上传媒的毁灭与重构,再到把纸媒通过粉碎打浆而后挤压堆砌形成平面的抽象视觉的元素,以及把平面的纸,经过叠加和切割形成一种“纸”的雕塑,把平面的转化成一种3D的想象空间。这种纸的雕塑看似平静温和,但通过纸张的粘合、切割和打磨后,人为的拉伸、扭转、伸缩还能变成神奇的动态的雕塑。这种对“纸质”不同的转换逻辑思维构成一种无穷的阅读性和可视感,引起观者有一种莫名的触摸冲动和异想空间。

艺术家

“纸质”艺术家共20人,分别是:巴·霍德森 Pat Hodson(英国)、耿静新(挪威)、关伟(澳大利亚)、海伦·特斯卡切尔Helene Tschacher(德国 )、 胡又笨、贾有光、李红军、李洪波、李枪、刘传宝、马里查·格拉纳多斯·马加勒 Maritza Granados Manjarres(阿根廷)、玛丽·邦妮洛特·麦金纳妮 Marie Bannerot Mclnerney (美国)、施拉姆·威廉(奥地利)、王雷、王南诒、王晓蓉、王笑今、吴以强、杨金山、伊娃·卡马乔·桑切斯 Eva Camacho-Sanchez(美国) 。

纸上艺术

相对于油画和版画以及其他画种,纸上作品更加直接、简约、放松、感性,从而更能进入人们的自然状态。纸上艺术所具有的那种随机性、不确定性、非功能性以及未完成性,才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开放性的多义空间结构,才能引起观者自由的想象空间。在这里,“纸”只是一种材料,“纸”是创作中比较便利的选择,舍弃了“纸”所有承载的历史使命感而转化成为一种媒介,从而产生更多纸上的实验性作品。

从这些纸上作品中可以看出艺术家既有传统符号的隐形,也有当代网络图像的融合,既有即兴的情感渲泄,更有材质的坦露。传统的图式与现实的触动中不断纠结,衍生出多重样式并存的视觉印记,以多种形态展示出各种图像结构和触摸空间。他们的作品大多从日常生活、自然与人文景象、虚拟的场景、片段的记忆、时空的穿梭等,多维度进行自我呈现和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们都在追求一种自由的尺度,不同的纸质,不同的表现形式,更能反映出个体不同的精神诉求!

艺术家

“纸上”艺术家共16人,分别是:常晓军、布伦丹·利纳内 Brendan A. Linane ( 英国 )、陈亚峰、韩行、黄嘉彦、李家瑞、施海兵、孙侃、王冬梅、吴修玲、杨建勇、张泓、张庭群、张懿、郑元无、祝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