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毕昇在1041年就已经发明出来活字印刷,而欧洲第一版活字印刷品是1455年2月23日《古登堡版圣经》。当然,这也是欧洲十大发明之一。不得不佩服咱们老祖宗的智慧。
中国是印刷技术的发明地,很多国家的印刷技术或是由中国传入,或是由于受到中国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日本是在中国之后最早发展印刷技术的国家,公元8世纪日本就可以用雕版印佛经了。
朝鲜的雕版印刷技术也是由中国传入的,高丽穆宗时(998~1009年)就开始印制经书。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以后,朝鲜人开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书,后来又采用木活字印书。到了十三世纪,他们首先发明用铜活字印书。中国使用铜活字印书比朝鲜稍晚。朝鲜人还创造了铅活字、铁活字等。
西方利用油印技术印刷文件的人是旅居英国的匈牙利人盖斯特泰纳。1881年左右,他用涂蜡的纤维纸作为模版,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于其上,铁笔刻写之处,纤维便出现微孔,然后将油墨刷于版上,用滚筒压紧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版,粘附在下面的纸上。
发明家爱迪生在20世纪初也对孔版印刷进行过研究,他把铁笔与马达配合起来,通过控制马达来使铁笔在纸上刻划,制成油印版。虽然这处方法当时未得以广泛重视,未能投入实用,但其原理却启发了后人。
1888年,盖斯特泰纳用打字机代替铁笔,他将打字机上的色带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蜡纸上,字迹在蜡纸上留下痕迹。卸下蜡纸,铺于纸上,涂墨压印,获得了成功。
10余年后,奥地利人克拉博发明了旋转式油印机,使得油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
凹版印刷术──凹版印刷术大约产生于15世纪中叶,其原理是使印版的图文低于空白部分,版面结构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拓石,只是着墨部位正好与拓石相反。由于用这种印刷方法印刷出来的成品表面墨迹微微凸起,易于辨别,难以模仿,所以多用于印制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
凹版印刷的印版可分为雕刻凹版,蚀刻凹版和照相凹版。
雕刻铜凹版印刷是意大利人腓纳求赖发明的,1477年,曾有人用此方法印制过地图。到19世纪初叶,欧洲开始用此方法复制名画,印有价证券,使凹版印刷术逐渐地发展一种独具特色的印刷方法。
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类大踏步走进信息社会的时期。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印刷技术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同样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印刷机械作为纸质媒体的生产工具,在经历了世纪之交电子媒体异军突起的冲击之后,并没有走下坡路,反而获得了巨大发展。印刷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完善,加上计算机、光电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印刷机的印刷质量、印刷速度及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从而适应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的市场需求。这一时期,我国的印刷机械制造业在生产规模、机器品种、制造水平诸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样为满足国内信息传播市场需求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回顾这一时期国内外印刷机械的发展概况,了解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今后的趋向,对于提高国产印刷机械制造水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间的差距具有一定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