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透视
目前传统的标签行业已经处于一个激烈过度竞争的产业。原材料的飞涨,产品价格的不断走低,使得标签制造商和相关供应链成员如纸张薄膜供应商、油墨供应商、版材和制版商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如何才能走出目前的泥沼,找到标签行业利润的新增长点?通过四维企业和芬欧蓝泰的案例,希冀为标签生产企业在如何提高标签的包装功能性,如何降低成本,增长利润以及未来的发展等方面提供些许参考,并探究标签业的可行性发展和相关思考。
案例1
四维企业:重视研发,寻求利润新增长点
标签可以说是近几年印刷行业中的一个亮点,发展很快,特别是不干胶标签,在国内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标签印刷在市场中的地位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从全球范围来看,北美和欧洲是标签最发达的地区,而亚洲的增长速度最快,其中,我国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但是,在我国,纸质标签占了差不多85%的市场份额,不干胶标签仅占到8%左右的比例,其他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标签所占市场份额更小。从这样的一个事实可以看出,国内标签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性,随着新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同时根据市场的需要,国内的标签产品结构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现在竞争非常激烈,标签印刷企业着重于开发一些新的标签印刷技术,捕捉一些新的利润增长机会,考虑的是提高标签的包装功能性,包括降低标签成本、扩大企业规模等。
四维企业是如何在这样的市场境遇下,挖掘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找寻属于自己的利润增长点的?
四维的阶段性发展
在众多的标签原材料供应商中,台湾四维企业是比较知名的一家。台湾四维企业1954年创立于台北,是一家有着近50年历史,专业生产商标纸的公司。
近20年来,大陆包装业蓬勃兴起,四维意识到大陆巨大的标签市场,早早地把触角伸向了大陆。1990年,四维进入大陆,在上海设立了市场部门。1992年在上海设立工厂。目前,四维在天津、上海、苏州、深圳均设有工厂。从整个战略布局来看,苏州和上海侧重于研发,深圳与天津则注重生产。
上海四维企业有限公司业务部高级专员翁雷先生表示,在国内标材市场,四维比艾利标签小一点,位居第二位。四维生产的标材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纸类标材,包括铜版纸、热敏纸、铝箔等。另一类是塑膜类标材,包括PVC、PET、PPE、PE等。
四维在大陆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点:1992年至1993年,四维处于持续发展阶段,月平均销售量在100万元左右。1994年至1999年,公司高歌猛进,业务量节节攀升。1999年,四维月均销量达到900万元,目前已维持在1200万元左右的水平。
四维的标签市场增长源于四大领域
四维通过与利华等大客户的接触后,发现联合利华和宝洁两公司每个月的纸质标签材料采购就达2000万元以上。
四维感到中国标签市场潜在的爆发性增长,其速度让人惊叹。根据职业判断,翁雷认为:“国内标签用量相当大,甚至难以想象它的市场需求量,每年至少以40%的速度飞速增长。”
四维这几年之所以能够得到迅猛的发展,得益于国内标签需求量的几何数增长。这种需求集中在四大领域:
一是日化产品,如沐浴露、洗发水、化妆品等行业。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类产品的需求很大,带动了标签业的发展。日化行业的不干胶标签应用,主要源于突出的货架效应和人性化设计。
货架效应
传统的柜台式销售完全向货架式转变,更多的卖场、超市、便利店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消费者直接面对琳琅满目的货架,因此“货架效应”便尤为突出。据国外的一项调查统计,接近80%的消费者具有随机购买行为,即在购物前不会列出明确的购物清单或指定品牌。因此,产品能否以美观独特的外包装吸引眼球,从琳琅满目的货架上脱颖而出,也成为了它们是否能最终赢得消费者青睐被放入购物篮的关键。所以,标签就成为日化产品外包装最重要的表现方式。而以不干胶作为标签,相对于其他方式可以更美观地体现精致标签所需的要求。
人性化设计
早先的铁罐包装极富“冷感”,十分生硬,如今的瓶体趋向于更加透明、柔软、耐挤压,同时也赋予了更多的人性化设计,这些都需要使用各种材料的不干胶标签才能更好地与瓶体结合,获得精致美观的整体效果。
二是摩托车、汽车机油桶的标签。近几年,摩托车、汽车多了,机车用油相对多了,油桶标签需求越来越大。
三是电子标签,电脑、冰箱、空调铭牌因为要绝缘,大部分采用PET材质,众多电器上都可以见到贴有各式各样外观的不干胶标签,这些标签单位面积大、种类多,为标签市场开拓了空间。此外,随着IT产品的迅速普及(电脑、电子通讯产品),不干胶标签作为此类产品的说明标识也将广泛应用。
四是药品标签。随着非处方药的上柜销售,药品生产厂家和消费者也将更加重视药品外包装的卫生性和美观性,药品包装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不干胶标签,推动了药品生产企业加快由传统标签向不干胶标签转换的步伐。如葡萄糖等药品标签的增长就十分惊人。
四维表示,随着更多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以及他们本土化采购策略的实施,很多的产品和标签将会由原来在美国或欧洲采购转移到中国来采购,跨国企业会将整个亚太区甚至是全球的采购重心放在中国。由此,给国内日化不干胶标签市场带来契机,同时也给四维及其他国内自主品牌以极大的示范效应,更促使目前业内的印刷企业提高自身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紧跟潮流。
趋于理性的标签市场利润微薄
四维在中国的发展可看作是中国标签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翁雷称,1996年至1999年,标签行业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1999年至2002年居于持平阶段,2002年至现在市场变化很大。这种变化表现在很多国际标签生产企业进入国内,国内标签市场逐渐成熟理性,但是标签利润整体上处于下滑阶段。
以不干胶标签为例,前两年日本和东南亚的一些生产厂商非常看好中国广阔的市场,纷纷投资、投产。国内一些国有印刷厂和私营印刷厂也看好不干胶印刷的高额利润,纷纷转产和投产。在1996年—2000年期间,不干胶标签印刷的净利润通常在18%~22%之间。2000年,某家不干胶标签印刷厂的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左右,年净利润约在400万元左右,月净利润在35万元~40万元之间;另一家不干胶标签印刷厂的年销售额在4600万元左右,年净利润为50多万元;另外,一些以薄膜类材料为主的不干胶标签印刷厂,由于其标签产品的附加值更高,获得的利润会高一些。
到了2001年,国家对外商投资不干胶标签印刷政策放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引发了不干胶标签行业的价格大战。即使这样,一般不干胶标签印刷厂的利润率也还能保持在10%~15%。
翁雷表示,根据其10多年标签市场的经验,他认为标签业的利润集中在印刷一块。5年前,印刷企业的利润状况在40%左右,那时的标签业利润在20%—25%。现在,标签利润在18%左右,印刷业的利润也因此大跌。
近几年,石油价格高涨,标材的原料价格涨价,但是因为市场竞争,四维的成品价格却涨不上去,甚至是往下走。标签企业两头受压,印刷厂和供应商都压价格,导致利润越来越薄。
创新,创新,还是创新
虽然受困于原材料价格和市场两方面的压力,但四维非常看好国内的标签市场。“目前,只有世好啤酒用不干胶标签,而国内有这么多的啤酒品牌,光啤酒不干胶标签市场潜力就可见一斑。”翁雷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标签企业的日子就会好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标签企业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以不断满足市场对标签的要求。
由于竞争激烈,一些小型标签企业为了寻求较高的利润,采取高档产品低档做法,即以低成本、低质量、以次充好的做法来压低价格,争夺市场。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导致恶性循环和无序竞争的恶化,从而损害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利益,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标签企业目前关注的是未来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白热化,未来市场需求量,新产品开发势在必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低档标签市场已经饱和,价格已经透明化,利润非常薄。标签企业想要获得好的发展,必须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其出路也是开发新产品。“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大,唯有新产品方能抢占市场。”
四维重视研发,每年固定以总营业额的3.5%作为研发经费。考虑到上海辐射华东六省一市,长三角经济圈是全国经济、信息的高地,对产品的要求非常高,四维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为此,四维可以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研发新的产品,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今年,四维就推出超透明PP标签、上胶面印刷技术标签、上间隔胶等标签。
翁雷表示,一年之内企业如果没有新产品,公司品牌形象就要下来。为此,四维在标签业务上,每年要推出20多种新产品,这些新产品有的是经过改进技术完成的,有的则是开发的全新产品。
创新的另一种做法是将多元组合式印刷工艺运用于标签印刷的生产加工中,力求标签画面的新颖、精美,将凸印、网印及烫印等工艺融为一体,这也是目前国内标签市场的一个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