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3年ICC推出第一版特性文件以来,基于ICC的现代色彩管理技术在图像处理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而且在执行色彩转换时一直采用CIELab作为标准色空间,由于CIELab色空间的色相的不均匀性,不能预测不同视觉条件下的颜色特征,不适合跨媒体的颜色复制。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色彩管理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而微软公司即将推出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中所采用的色彩管理系统WCS(Windows Color System)正是适合这种要求而产生的。WCS的推出将会对现代色彩管理技术产生很大的冲击,同时也为未来的色彩管理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的色彩管理系统WCS是由微软公司和佳能公司合作开发的,这种新的色彩管理技术将提供更逼真的屏幕效果,更全面的色彩展示,以及更逼真的打印技术,通过新工具的利用,能更好的支持数码相机及彩色打印机等相关硬件。WCS被认为是一个动态的色彩管理系统,它采用全新的特性文件结构,特性文件采用可扩展标识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编写,简化了特性文件创建、检验和编辑的过程。在WCS中有3类特性文件:一种为设备模型特性文件笔记本印刷,为了描述设备的色空间,WCS采用佳能的Kyuanos设备模型体系来模拟设备的性能和技术,这种模型可以提供极好的设备颜色和客观颜色的映射,因此,WCS的设备特性文件是基于客观测量数据的;另一种为色貌模型特性文件,用来描述源设备和目标设备所在的视觉条件;还有一种为色域映射模型特性文件,它描述了色域映射模型将如何处理色域外的颜色。与ICC的色彩管理方式不同的是,ICC色彩管理方式在制作设备特性文件时就指定了色域映射的方法(如查找表法),而WCS允许用户选择色域映射模型和设备使用的视觉条件,使颜色转换更加灵活。另外,WCS采用CIECAM02作为色貌模型,所有的色貌转换都在CIECAM02色貌模型中进行,从而可以预测不同视觉条件下的颜色视觉属性。
WCS的色彩管理工作流程包括3步:
1. 建立设备、视觉条件和色域映射的特性文件,包括设备A的模型特性文件、设备A的色貌模型特性文件、色域映射模型C的特性文件、设备B的模型特性文件和设备B的色貌模型特性文件;
2. 利用颜色架构和转换引擎CITE(Color Infra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Engine)与制作的特性文件建立一个最佳的颜色转换。就如ICC色彩管理系统中的CMM一样,CITE是WCS的核心,负责将源颜色转换为目标颜色;
3. CITE将建立的颜色转换应用到输入图像中,建立准确的供输出设备输出的图像文件。
WCS第一次将色貌模型引入到色彩管理系统中,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色彩管理理念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打破了沿用了十几年的基于ICC的色彩管理模式,使用户能够预测不同视觉条件下的颜色效果,解决了这个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虽然WCS还未正式面世,但人们早已对这种全新的色彩管理技术拭目以待了。而且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尝试将新的色貌模型iCAM应用到色彩管理中,以实现跨媒体、跨平台以及高动态范围颜色复制过程的色彩管理,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基于iCAM甚至更完美的色貌模型的色彩管理系统将会很快被开发出来。(责编:高原)
相关资讯:现代色彩管理技术的缺陷和色貌模型